目前分類:「吳」所不談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The number was two for the Oakland Tribune's "Not Just a Number" package at the Online Journalism Awards Friday in Toronto.
 
 Special recognition also went to washingtonpost.com for its multimedia package,OnBeing,and Michael Parks of USC's 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for his service to the Online News Association.

 Participants packed the Dominion Ballroom of the Sheraton Hotel to see who would win in 20 categories. The 70 finalists were chosen by the judging panel from among more than 700 entries.


The winners were:


Beat reporting(small):Florida Today, Space Beat
Beat reporting(large):Wired.com(國防軍事報導最為出色,還講到台灣唷)
Breaking News(small):The Roanoke Times
Breaking News(large):Associated Press
Commentary(small):Wild Bill, New West.net
Commentary(medium):Walt Handelsman, Newsday
Commentary(large):William Saletan, Slate
Service journalism(large):Toronto Star (移民顧問如何欺騙移民)
Service journalism(small):Oakland Tribune
Outstanding Use of Digital Media(small):Wisconsin State Journal, Hip Hop 101
Outstanding Use of Digital Media(large):Discovery Channel, Everest Beyond the Limit
Special recognition for innovation: Washington Post for OnBeing(people were in the trees,people were everywhere.)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large):ABC News, Brian Ross Investigates: "The Mark Foley Investigation"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small):Center for Investigative Reporting, Danger On Your Plate
Specialty Journalism(large):Livescience.com
Specialty Journalism(small):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Student Journalism:Border Beat and Our Tahoe (two winners)
General Excellence(medium):DenverPost.com
General Excellence(small):Ventura County Star
General Excellence(large):USA Today(The judges "decided to honor a site that made a huge leap in the last year who made a commitment to put the readers at the center of the news, not just at the receiving end," Gersh said.)
Knight Foundation Award For Public Service:The Oakland Tribune, Not Just a Number(最有興趣的一個網站,因為報導內容和暴力犯罪有關)

 The awards ended just before 10 p.m. with an invitation to all to attend the 2008 awards in Washington.


 意外在破報上看到的新聞,覺得內容很有趣,所以就去查了一下他們的網站,是一個很特別的新聞獎,雖然我現在已經偏離新聞軌道啦,可是對於新聞傳播還是有一股熱情和衝勁,畢竟我學了四年傳播耶。

wu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ction may not always bring happeniness,but there is no happeniness without Action.」(Benjamin Disraeli)

 「微笑讓我們快樂。這是『Le Petit Bonhomme』住在黑白世界的盒子屋裡。雖然沒有其他顏色,但我們可以想像顏色的和諧。」(Akinori Oishi)

 「家就像是每個人現代版的諾亞方舟。」(Martí Guixé)

 請定義HAPPY LIVING:
 「以一種你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被流行或傳統左右。」(Martí Guixé )
 「可愛的老婆、小寶寶以及一張好桌子。」(Akinori Oishi)
 「友善、令人驚喜、舒適以及激發靈感的。」(Antoine+Manuel)
 「住在一個美麗的地方,周圍有許多讓你開心的人。」(eBoy)

明日博物館:http://blog.roodo.com/angerbaby/
eBoy:http://hello.eboy.com/eboy/index.php
filippagowski:http://www.filippagowski.com/
Martí Guixé :http://www.guixe.com/
Antoine+Manuel:http://www.antoineetmanuel.com/home.php
Akinori Oishi:http://www.iamas.ac.jp/~aki98/index.html、http://blog.aki-air.com/

☉☉觀後感☉☉
 某天心血來潮,於是乎參觀了明日博物館,那是一個很奇妙的空間,從來不知道在車水馬龍的市民大道旁,會有這麼一個藝文空間,而且它還是免費的,要不是偷看了學妹的相簿,不然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吧!

 明日博物館其實空間不大,而且牆上都被人家塗鴉了,實在沒有博物館的感覺,但是我覺得它的展覽很有意思,主要展覽五個插畫家對於「HAPPY LIVING」的定義的作品,這些插畫家其實我都沒聽過,可是他們的作品都展現了不同的「HAPPY LIVING」,每個人對於「HAPPY LIVING」的定義又不盡相同,所以呈現出來的東西是很多元的,也分別代表不同的個人。其中我最喜歡eBoy和Akinori Oishi的作品,其實他們的作品反差很大,該怎麼說咧?因為eBoy的作品充滿了繽紛的色彩,有數不清的人們呈現在畫作上,正如他們對「HAPPY LIVING」的定義一般:「住在一個美麗的地方,周圍有許多讓你開心的人。」;而Akinori Oishi則是一味的黑跟白,因為他說:「微笑讓我們快樂。這是『Le Petit Bonhomme』住在黑白世界的盒子屋裡。雖然沒有其他顏色,但我們可以想像顏色的和諧。」雖然只是單調的黑跟白,但也讓人從黑白微笑中得到歡樂。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三位插畫家:filippagowski、Martí Guixé 、Antoine+Manuel的作品,以及他們對於「HAPPY LIVING」的定義及想法。

 而我自己的「HAPPY LIVING」是什麼咧?我想能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並擁有一群好朋友和家人,這就是「HAPPY LIVING」。

wu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別無選擇,無須作決定,就成了藝術家。」(Niki de Saint Phalle)

 「人生如果是一副牌,即使無法得知遊戲規則,我們仍得玩下去。」(Niki de Saint Phalle)

 「畫作變成了死亡與復活的神幕。我射擊著我自己,射擊著不公平的社會。我射擊我自身的暴力,也射擊著時代的暴力。藉由射擊我自身的暴力,我不再像背負重擔一樣,被迫拖曳著自身內在的暴力。」(Niki de Saint Phalle)

☉☉觀後感☉☉
 之所以會知道這個展覽,多虧聯合報的大肆宣傳,否則我可能就會跟妮基這麼錯過了。找了沒有下雨的一天跑到歷史博物館去參觀,不知道是太久沒來還是怎樣,歷史博物館讓我好生疏喔!不過卻也想起我第一次到歷史博物館的景象:記得是國小六年級的時候,那時候參展的作品是從「奧塞美術館」運送而來,名為「黃金印象」,為了美術課的需要,我和幾個國小同學一起去參觀,乾媽還叫了耀先哥哥來帶我們進去,哥哥還送了我一本導覽手冊,直到現在那本手冊還在我家,讓我愛不釋手。

 該是言歸正傳的時候了,進入了展覽會場.映入眼簾的是妮基的集合藝術系列作品,用了一些現成的元素,如刀子、玩具等東西集結而成的作品,可能再著上不同的色彩,於是一幅作品就這樣完成,對於這種系列的藝術品,我向來是都沒有欣賞的慧根,所以要看出什麼所以然來,真的很難!因此匆匆看了一下就略過了,跑到下一個主題去參觀。

 然後是「射擊」系列,這個主題就比較有意思了,不過走的還是隨興風格,但是創作過程很奇妙特別:用一個塑膠袋裝滿番茄醬、雞蛋等液體的東西,然後再利用槍射擊,裡面的液體就會因此而流散,所以一幅作品也這樣完成了,看到這邊不禁有種想法:「只要有心,人人都是藝術家」,不過妮基沒接受過正統的藝術教育,所以也就不苛責她了,至少她的創意是一百分的。

 之後就是大開眼界系列了,因為讓我佩服起她,也因而愛上她的作品,首先是「雕塑」系列,用聚酯纖維捏塑而成,然後再塗上五花八門鮮豔的顏料,作成《虛龍與實龍》、《人馬座花瓶》等作品,充滿了童話故事的想像情節,讓人彷彿置身孩子王國;接著是「NANA」系列和平面作品,妮基的「NANA」系列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個創作,受到妮基朋友的啟發而興起的創作念頭,NANA的形體變化無窮,一下是倒立的,一下是無頭的,一下又變成巨人NANA,好像頑皮的變身精靈一樣,讓你捉摸不定,雖然讓人匪夷所思,但是卻大受歡迎喔!

 最後就是妮基的塔羅公園,受到高地等人的影響,讓妮基也想有個自己的公園,裡面擺滿自己的雕塑作品,而她也努力的實現了這個夢想。塔羅公園位於托斯卡尼的南方,裡面的雕塑作品都是妮基獨自完成的,之所以取名為塔羅公園,則是因為裡面的雕塑品都是根據塔羅牌的形象變化而成,例如《生命之樹》等,全都注入了妮基的創意轉變而成,妮基讓人佩服的是她對藝術的熱情和喜愛,她的作品多元且眾多,令人感受到她的創作力,再加上她沒有學過畫畫、雕塑或其他技巧,可是卻能發揮的如此怡然自得,要說她是天才也不為過吧!我雖然對藝術也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卻無法像妮基那般專注努力,所以我的畫畫技巧才無法突飛猛進,老師也說過練習是進步的不二法門,我雖然學畫畫學了快要一年,但是回家之後卻鮮少練習,也不是不喜歡,就是少了一股勁,我想我少的其實是熱情吧!或許我要多跟妮基看齊,技術沒學到沒關係,至少要學習她的熱情。

wup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